浅析初中信息技术课中的学生德育教育

点击数:510 | 发布时间:2025-02-18 | 来源:www.nbh0.com

    摘 要 依据《中小学信息技术课程指导纲要》的精神,教师应该在认清课程性质和目的的首要条件下,准时调整教学思路,在信息技术挑战中,加强对学生思想道德品质的教育力度,通过一些切实可行的方法办法,促进学生素质的全方位进步。
    关键字 初中信息技术 德育
    初中开设的信息技术课程的目的一是要通过学习、学会信息技术的常识和基本技能,使学生具备初步的信息处置能力;二是帮助学生培养主动用计算机和互联网进行工作、学习的习惯和意识,培养他们好的信息素养。信息教育课不同于以往的计算机课程,它主如果将以计算机和互联网为核心的信息技术作为学习、工作的工具,从单纯的学习技术转到培养学生应用信息技术解决学习和工作中实质问题的能力。然而,在当今信息参差不齐,杂乱纷呈的互联网环境之下,各种颓废、消极的价值观念涌向学生的生活,影响了他们正常的身心进步,怎么样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大学生的德育工作,是摆在目前大家教育工作者面前的一个重大问题。
    1、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面临的德育困难
    大家要在信息技术课程中加大学生的德育培养工作,第一需要知道目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所面临的德育困难。依据笔者的察看,这类主要困难主要表目前以下几个方面:
    (一)互联网中的信息垃圾紧急损害了中学生的心理健康
    互联网具备信息量大的特征,在学习和日常假如有了疑问或困惑,学生们就能通过互联网搜集材料来解决有关问题。但除去有用信息以外,网络上的垃圾信息也时刻充斥在学生周围。诸如很多色情、暴力、等不健康的信息,歪曲事实混淆黑白的杜撰信息等等,包括了对个人主义、利己主义的一定和宣扬。据中国网络报告显示,国内网民人数已达到1.37亿,其中青少年网民人数超越8000万。数据显示,约有13.2%的青少年网民患有上网成瘾,有13%的青少年网民有上网成瘾倾向,这个人群超越千万。初初中生在价值观、生活观的形成方面还不定型,他们对社会和世界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做事容易冲动和偏执,这类特征决定了中学生在面对这样杂乱的信息前势必出现混乱、犹豫、不解等心理现象,容易致使学生对物质、特权的盲目追求和崇拜,淡化艰苦奋斗、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这对学生身心健康的进步极为不利。北京军区总医院互联网上瘾治疗中心陶然主任说:“中国共有250万名互联网上瘾者,大部份是年轻、男士、在线游戏所吸引,游戏中的暴力对他们或有深远的影响,特别这适逢是他们打造人格的时候。中心有将近40%的孩子有暴力行为,他们可能为琐事而大打出手。在中心同意治疗的孩子中中学生占到了30%”。可见,这类叫人心痛的事实需要引起大家教师的高度关注与认真考虑。
    (二)信息技术的过渡运用容易致使学生沉湎互联网,导致现实人际交往的障碍
    互联网的虚拟性在一方面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和革新能力,其次,过度的沉湎于互联网交流,容易导致学生在实质日常正常的人际关系交流的障碍。因为地域、环境、学习工作步伐等各方面是什么原因,学生交际面比较狭窄,学生的好奇心和表现欲很难得到满足,而互联网的交友功能弥补了如此的不足。但在因特网上,每一个人都可以匿名存在,彼此隐瞒真实身份,进行互联网交往时,很难形成真实靠谱的人际关系,交往的安全感减少。长期以往,必然致使学生心态冷漠,忽略日常的交往,人际距离疏远,从而使人产生苦闷、沮丧、压抑的情绪,甚至致使学生生活态度消沉、精神不振。
    (三)信息技术中潜藏了很多的不安全隐患
    伴随互联网在国内的飞速进步,网上赌博、黑客行为、数据盗用等互联网犯罪的社会问题日趋紧急。而学生又是借助互联网的主要人群之一,这必然增加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困难程度。
    2、信息技术教育课程中推行德育教育的手段
    针对以上困难和问题,大家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的一线教师,应该找出病灶,采取有效方法办法,抓好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提升他们的全方位素质。
    (一)积极拓展学校互联网德育过程
    一线教师需要与时俱进,更新观念,不只不可以把互联网视为“洪水猛兽”,加以行政命令般的勒令禁止,而且要正视互联网进步的趋势,认识和把握互联网年代德育工作的新特征,树立德育空间互联网化的新观念,充分借助互联网空间,主动驾驭互联网信息,全方位、多角度的推行德育教育,让德育教育渗透到每个角落,从而增强学生在互联网面前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校园网是学校德育工作的要紧阵地之一,德育工作网站制作则是互联网德育的物质基础。网站制作需要符合学生的心理进步特征和行为心理趋向,在增强亲和力、年代感、时效性、娱乐性上下功夫。运用互联网办德育网站,效果最好的就是借助互联网丰富性的特点,将德育教育由枯燥的语言说教转变为故事性趣味性俱佳图文并茂的动感交流。既要站在学生思想的至高点上,从理想的层次上把他们吸引过来,寓教育、引导于服务之中,又要针对学生的现实需要,与学生展开互动,增强学校德育工作的有效性。
    (二)加大互联网监管,优化信息技术环境
    第一,学校应积极拓展互联网德育课程。互联网德育是个崭新的课题,德育工作者应该积极参与互联网德育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在互联网电子教室或者多媒体投影室中上课,学生也可以自主的在互联网上调用课件库中的德育课件,有选择性的、自主的学习课件内容,提升学生德育水平;第二,加大互联网监管,优化互联网环境。
    (三)课堂渗透全方位化
    将德育作为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内容之一,不仅能够促进信息技术的教育教学,也可以在教学过程中提升学生的道德培养意识,启发他们的心灵道德情操,开阔他们的视线,帮助他们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念书的志向抱负,从而愈加和谐愈加全方位的促进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初中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展开和推行。
    3、小结
    信息技术的迅猛进步与学校信息教育课程的拓展与推行,可以为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带来很大的便利,但同时大家也要看到,介于初初中生身心进步特征与互联网带来的负面消极影响,大家一线教师必须要在信息技术教育课堂上重视学生道德教育和全方位素质的培养,采取各种有效手段促进学生的道德意识,从而最大程度的减少互联网信息技术带给孩子们的伤害。
    参考文献:
    [1]孙玉凤:初中德育管理模式初探[J],学校管理,2006.03
    [2]徐晓宁:初中信息技术教育初探[J],中小学电教,2002.08

  • THE END

    声明:本站部分内容均来自互联网,如不慎侵害的您的权益,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

专业院校

返回顶部

Copyright©2018-2024 中国人事人才网(https://www.xftgo.com/)
All Rights Reserverd ICP备18037099号-1

  • 中国人事人才网微博

  • 中国人事人才网

首页

财经

建筑

医疗